问道未来 | 华师附课堂里,闪耀着高中新课改的“思想光芒”
华师附第451篇
“向未来”是华师附的核心理念。着眼于未来,回看现在,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在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如何做好衔接,我们的课堂要呈现什么样态?我们的教研要如何改革,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支撑课堂衔接呢?
即将开学,华师附老师们都在摩拳擦掌,为新学期的课堂做准备。因此,华师附“问道未来”最后一站,我们聚焦高中新课程改革,在众多专家专业引领下,老师们将理论融会贯通,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让我们的课堂产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专家引领“
立足高中看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变革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学生学习方式也将发生深刻: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从浅表学习变深度学习、从单向学习变多向学习。而身处义务教育阶段的我们,如果站在未来的角度,来反观我们的教育教学,可以让我们的改革,方向更明,脚步更稳。
为此,在线下课程进行的同时,华师附中小学教师还在线上观看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的一场大咖云集的讲座。本次讲座主要围绕普通高中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改革来展开,各位专家就深度学习概念下的教学改革举措进行讨论。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博士以《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让学习真实发生》为题,向我们较为宏观的展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深度学习项目负责人郭华教授以《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和实践模型》为主题进行了更为具体的探讨,她指出“这里的深度学习,不是心理学上的深度学习,也不是计算机的深度学习。”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积极参与,获得健康发展,这种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才可以称为“深度学习”。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徐淀芳教授,以《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基本要求》为题结合具体学科案例更加细致的分析,给我们提供了上海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思路和宝贵的建议指导。
各位专家的专业引领,让我们站在了未来的角度,着眼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变革,更加明白了要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实在的内在学习驱动力,让他们具备创造未来的能力和素养。
带着问题来教研
立足未来看现在的课堂,让老师们找到了改革的方向。而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则是通往目标的有效途径。
“学校教研系统如何回归或强化教研组的专业性,如何解决教师不同发展水平面临的不同问题......”22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胡惠闵教授围绕如何做教研的主题,为老师们提供更加新颖、更加有效的教研形式。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是首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胡惠闵教授对于教研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认识。胡教授指出,“教学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学生经验、教学法原则”。他还为大家提供了“互相诊断法”,借鉴医学经验,大家互为“病人”与“专家”,以诊断为主,“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带着新的方案走”。胡教授详细展示了诊断式教研的流程,让大家获益良多。
在互动环节,老师们发言积极踊跃。胡教授耐心解答,她表示,在教研中,要注意核心素养的导向,强调综合化的学习,实施时要因材施教,并在学科实践中不断完善。
”经验分享“
听了专家的讲座,大家也是思如泉涌,各学科组长也纷纷发言,一起来看他们的“聊天记录”吧!
语文组刘杰三

我们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关注学生学情,注意课堂效率,落实深度学习,提升教师问题的设计能力,拓展学生思维。
文综组陶红梅
接下来,我们将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合作学习。
语文组李锦彩

深度学习也需要深度教学。如何单元整体设计,如何围绕重要概念和核心问题设计,安排教学活动......我相信集体智慧,能让我们更上一层楼。
英语组田晓娟
我们将在教材融合的探索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健康第一”是我们的宗旨。“双减”政策下,我们重点思考学科融合、五育并举的问题,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文综组焦淑娴

我们希望可以更加规范备课、评课、议课,创新教研形式,让“复杂”的文综组成员的成长,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理综组刘贤俊
A-STEM教育要与生活连接,通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来培养孩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才能创造未来。
”课堂实操“
有了专家的引领,有了思想的碰撞,现在到了我们将思想化为行动的时刻。各教研组纷纷将专家们的理论和经验分享,马上运用到教研活动中来,通过教研活动,将智慧课堂与C-PBL课堂相结合,衍生了三堂精彩的模拟课。
于是,周虹宇、李盛菊和鄢旭老师,分别为大家带来了三堂模拟课。其他老师们则扮演“学生”,换一种视角来感受信息技术加持下,C-PBL课堂理念如何落地,教与学的关系如何发生变化。
陈珍国校长表示,”双减政策“下,如何向课堂要质量?如何让C-PBL课堂在各学科中落地实施?如何指向核心素养,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五育并举?这些都是新学期学校的重点工作。
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凸显特色,让 A-STEM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发挥主体作用。进一步健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来推动课堂变革,实现课堂效率、课堂质量的双提升。同时我们也紧扣时代,落实党中央、教育部改革整体的要求,大家携手共进、团结协作、整合力量、共铸品牌!
2021-06-10

2020-09-17

2021-08-01

2021-08-13

2021-08-18

-END-
撰文:孟足音
编辑:融媒体中心
审核:康宗芬

相关新闻
-
资深教师招募 | Pick华旭,给你C位,赢在未来!
2022-07-01上海华旭双语学校(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创建于2015年,是一所K-12国际化双语学校,坐落于上海市嘉定区。办校7年来,硕果累累。
-
聚焦 | 舟山市普陀区关工委助力中旭学子的科创梦想
2022-06-24近日,旭辉教育旗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舟山中旭学校“未来城市”设计项目课程成功申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播撒种子·助力成长”关心下一代公益项目,学校将获得舟山市普陀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资助,以项目化的活动方式开展科学、前沿、优质、有意义的课程内容,从科技创新、劳动实践、梦想星工厂等教学角度落实双减政策,为城市发展助力
-
6月招生复学季!上海华旭双语学校首个线上开放周圆满结束
2022-06-06更名后,上海华旭双语学校仍将继续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的国内一流师资,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质量标准、师资培养等方面接受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
旭辉教育旗下上海华师双语学校正式更名!
2022-05-29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在获得主管部门批准后,经学校理事会决定,2022年5月29日,旭辉教育旗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华旭双语学校”,并将继续为社会提供优质、特色、规范的民办教育。